
改建前的艋舺教會,我在那裏信耶穌,也在這教堂結婚。
*學生時代最大的恐懼是----共匪打過來----不過現在的共匪都組成觀光團來台灣。
*嬰兒的副食品是米漿,想喝牛奶就去禮拜堂,作完禮拜就能拿到一小袋美國奶粉,據說大多是過期的,但是喝了都沒事。
*去教堂可拿到聖誕卡,老美收到朋友寄來,收集後再捐給落後國家,小朋友很喜歡上面有異國風情的圖案。
*小學,中學的制服都是卡其布,初中戴船型帽,高中戴大盤帽,外國人不明就哩,以為看到的不是軍人就是警察。台灣於是有警察國家的稱號。
*每逢選舉,家裡就有里長託鄰長送來的味精,香皂,整疊的候選人小傳單,被拿來折ㄤ仔標,候選人的相片經常被磨到很模糊。
*街上車子很少,汽車都是公家或大官的,少數有錢人有自用三輪車,一般人都走路或以三輪車代步,不然就是買國產的東方霸王牌,可帶家人,也可載貨,如果家裡有輛英國菲立普三速腳踏車,就好像現在的重機,令人羨慕。
*電視台開播時,只有台視,每天播6小時黑白電視,剛推出沒人買得起,家附近HITACHI電器行櫥窗擺了一台,時間未到,騎樓下就擺滿椅子,演的大都是反共短片---6654號啞巴,晶晶,寒流,海棠血淚,當然也有愛情肥皂劇----情旅。
*最令我驚訝的是----當年報新聞的盛竹如,報體育的傅達仁,演話劇的張小燕,時隔50幾年還在螢幕內活躍,宛如活化石,電視飯居然可吃一輩子。
傳統布袋戲,由演師及助手手操布偶,口白皆由一人發聲,時男時女,時老時幼,加上南管演奏及木屐踩踏,抑揚頓挫的古典福佬話,兩,三小時一氣呵成,是小時後的最愛。後來因金光布袋戲出現而式微,現在廟會時,只有神在看。
*最奇怪的是台語節目限時數(每天一小時),時段(每次一首歌),布袋戲還要講國語,因為不受歡迎,國語史艷文沒多久就陣亡。台語演員,歌手,藝人沒有舞台,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
*謝雷的國語歌-------苦酒滿杯-----響遍大街小巷,每個人都會哼上兩句,歌太紅也被隨便找個理由禁掉,電視台,電台不準播,不過你越禁,唱的人越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pu79U5zmAM
*中學時,總有幾位調皮搗蛋的同學因頭髮,抽菸,打架被記過,三大過後理應退學,這時教官就會出面曉以大義,有的被遊說成功,答應改唸陸軍士校,出發那天,全校集合,在鼓號樂隊聲中被送出門,多年後在路上碰到,他說:媽的,當時被騙…..
在校中權力很大的教官,管思想,管頭髮,管衣著是否正確。
*據說教官都是領雙薪,和課外活動組組長配合,管制校內師生的思想,貼海報都要送審,沒蓋同意章不准貼。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