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三個月,因家中有人住院,加上自己體檢,每天奔波於各地醫院,親身感觸了-------人實在很脆弱,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別自以為健壯如牛,歲月不饒人啊,機器用久了幸運的難免會出一些小毛病,運氣不好的,進了醫院很多都無法全身而退。
這不禁讓我想起老一輩常說的台灣俗諺------第一醫生,第二賣冰-----
先談賣冰好了,早期科技不發達,冰箱,洗衣機尚未引進的時代,家境較好的家庭有木箱製做的簡易儲冰櫃,每天早上由製冰廠送來一大塊冰塊放在上層,下面則放些要冰的東西(註),在炎炎夏日,冰棒,挫冰一直是老少皆宜的消暑涼品,因本小利大,只要有個簡易冰櫃貯放送來的冰塊,加上挫冰機,少許配料即可營業,真是機器轉動,財源滾滾而來。近年來,由於生意人腦筋動得快,各類冰品推陳出新,有些冰品甚至名楊國際(如永康街的芒果冰),賣冰的獲利直逼醫生,甚至已經超越。
永康街有名的芒果冰店,因旅遊雜誌的介紹而名聞國際,不過人一旦發達了,婚變,家變隨之而來,短暫歇業後也影響了永康街的榮景,在當地商家向政府要求下又重新開業,生意依然強強滾,賣冰賣到會影響周遭商圈的景氣,也是一種台灣之光。
昔日的木製簡易冰櫃,別看這麼簡陋,這可非一般家庭所能擁有。
(註)真正的冰箱是美軍顧問團駐台後(大約1961年)才開始看到,還是用瓦斯啟動的(很奇妙吧,當時電力不足),這種瓦斯冰箱的出現,讓人大開眼界。我的小學同學林宏洋家中後來買了一台真正的冰箱,林媽媽很慷慨的開放製冰櫃讓同學拿水壺去結冰,第二天要上課前再去領取(林家原在成都路,昆明街轉角那棟巴西大旅社,樓下的獎券行多年蟬連全台灣地價最貴的雅號,台灣博物館前那棟館前大樓以前也是士林家的產業,後來舉家遷居美國)
在往昔那種高等教育不是很普及的時代,能唸到醫科取得學位執業當醫生的是鳳毛麟角,崇高社會的地位及豐厚的收入更非一般行業能比,於是有多少人去擠醫學院的窄門,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勞健保的發達,各地醫院林立,醫生已變成一般的行業,不過豐厚的收入,仍引人覬覦,於是告醫生渭為風行,台灣俗諺也應改為----第一賣冰,第二告醫生------告贏的話,大筆財富滾滾而來。
這回送家人去開刀,各種同意書----麻醉風險,開刀風險,急救插管等等----簽的你手發酸,說實在的,情況緊急,文件上的條款有如銀行或保險業的條款,密密麻麻,根本不容你細看,也絲毫無置酌的餘地,一切先簽再說,幸好一切平安無事,詢及送文件來簽的護士小姐為何這麼麻煩? 她說醫生被告怕了,這些只是防護措施。
歷史已有百年的日治時代台北病院,戰後變成台灣最富盛譽的醫院,設備,醫術一流,在院方戮力改革下,往昔的開刀要收紅包文化已少見。
老醫師因不耐動不動就被告,及另有高薪聘請紛紛往國外發展,現在大都由年輕的新銳醫師擔當主要的醫療業務。
這個社會世風日下,特權橫行,流傳百年的俗諺也要跟著改,不是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