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整理書房,找到一些40年前的舊照片,老早就放到部落格相簿,一直找不到時間寫那段過去。


 




                話說當年專科剛畢業,一直嚮往早年馬偕博士隻身搭木船去台東傳教的往事,早就想去後山走走,因徵兵單尚未到,取得家人同意,帶著打工賺來不算多的盤纏,和班上好友柯孫儒背著背包,踏上旅程。




 




               我這位同學從一進專科就和我很談的來,40年後才知道我的的姑婆是祖父做主嫁到柯家(部落格的第一篇文章寫的就是這件事),不知是嫁給他阿公或是阿公的兄弟。我第一次邀約初識的老婆外出由他開車作陪,一年後他想決定婚事也由我們夫妻陪他遠赴善化探口風,出社會後各奔東西,加上他婚後即遷居台中創業,已經很少聯絡,這些年只偶爾在同學會碰面,他目前是公司的大老闆。


 



 


在南方澳漁港用完餐,正準備去找住的地方




 




               因為當時還是戒嚴時期,不可能讓你搭船從淡水或基隆去台東,只好從台北車站搭平快車去八堵轉宜蘭線再到蘇澳,沿途看到風景優美之處就下車到處逛,等下班車來再上,如此走走停停,到蘇澳已天黑,經詢問車站邊的店家,找了一間最古老的販仔間住下,這間小旅社據說清朝時代就已存在,以往是來往花東一帶行商販仔臨時歇腳的地方,據說往日門前庭院停滿牛車,驢子,馬匹,還看的到已廢棄不用的舊馬槽,每個房間都很小,只堪可容身,優點是住費不貴,算人頭每人一晚40元,洗澡在老舊的公共澡堂只供應冷水,要熱水每桶加五元,還要自己去提,上廁所到屋外十來米的竹林邊,棉被又厚又硬,拉到肩膀腳就露出來,蓋住腳胸口又冷的要命,後來只好將睡袋(1)拿出來用。


 



 


在蘇澳的販仔間苦中作樂


 




 




(1)當年還沒有羽毛衣,只帶兩件厚夾克,睡袋是二戰時的美軍羽毛睡袋,帳篷也是二戰遺物,兩片帆布可結合成兩人用帳篷,營柱則取附近木材代用。




 




               天還沒亮,就被鄰房的起床聲吵醒,當時蘇花公路自和平以下就是單線通車,搭車要起的很早,在到和平之前還算順暢,過了和平,空氣變得清新起來,聞的到花草香,再來就是驚險的清水斷崖,海風自車窗襲面而來,太平洋一望無際,會暈車的我不斷在車上抱怨為何要坐公路局?為何不搭火車直接到花蓮,柯仔一直在譏笑我坐車就會暈還想坐船?不過終於到崇德,下車後再搭客運到太魯閣入山口,.徒步上中橫。


 



 


在東西橫貫公路的入山口


 


 


 



 


 


 



 


剛開始健行,沿路吃吃喝喝




 




               背著被包自登山口進入,太魯閣地勢險峻,峽谷好像整座山被從中劈開,中橫據父親說:日治時代日本人就已開路進去,是理番還是想攫取山中資源不得而知,不過後來發現整個山脈都是破碎地帶,就不再積極開拓,戰後國民政府為了安頓帶來的大批老兵,除了將道路拓寬以外,還在沿途設立多處農場,幾乎山上較平坦的地方,樹木都被砍掉,改種蔬菜,水果,他說:台灣山林自有他調節水源之道,這樣下去,有一天A(2)


 



 


在中橫九曲洞附近,後面的峽谷,宛如被劈開,讓人感嘆造物之神奇。




 




(2)此事不幸被父親言中,沒幾年後的幾次颱風,中橫一帶四處坍塌,這並沒有讓那些開墾山地種植高冷蔬菜,檳榔,水梨的無知榮民帶來警示,相信人定勝天的政府緊接著開北橫,南橫公路(班上同學有去走南橫,說住在山裡的幾夜都被坍方石塊滾落的巨響驚醒),將原本狹小的獵徑開成車輛可通行的產業道路,921地震後,緊跟著來的幾次風災,整個台灣中央山脈滿目瘡痍,山上土石流失,道路柔腸寸段,美麗寶島在不當的人為開發下再受劇創。


 


 



 


 


 



 


路上認識的兩位要去山地小學報到的老師


 



 


身後的隧道,進入時伸手不見五指,有手電筒,只是讓車子知到前面有人


 


 


 



 


蜿蜒的山路彷彿沒盡頭


 


 



 





 


 




                和我們同行的當地原住民說很少看到想用走通過中橫的,在經過燕子口,九曲洞時還特地指給我們看,在半山腰上有若隱若現的古早獵徑,他們說:他們的父,祖輩就是從那裏襲擊入山的日軍,因愈聊愈起勁,還邀請我們去部落過夜,不過聽說還要走好幾個鐘頭就自動打消念頭,因邊走邊玩,走到長春祠已快黃昏,眼看附近也沒住處,就近在橋下找了個山洞過夜。


 



 


在長春祠邊上的山洞過夜,沒想到是處陰宅,不過不知者不罪


 


 



 


徒步一整天,加了肉醬的麵條有如山珍海味


 



 


 


 




 




     山洞內還算平整,鋪好睡袋就忙著弄吃的,用瓦斯爐煮了些麵拌廣達香肉醬應付了晚餐,也許是趕了一天路累了,為防走獸,在洞口還生了堆火才敢睡覺,隔天醒來,在橋下梳洗完回洞內整理行囊才發現山洞深處放滿了甕子,昨晚視線不明,沒事先查覺,趕緊向他們說聲對不起。


 



 


胸前掛的不是帳篷就是睡袋


 



 


 



 




 




     在經過洛韶趕往慈恩途中,開始下大雪,還夾雜有冰雹,走了一,二十里路路上不見一人,雪愈下愈大,天漸漸黑了,正在擔心萬一要露宿山中,前方隱約有燈光,終於看到救國團的休息站,趕緊登記入住,管理員看我們只有兩人還徒步上山,除了安排床位還拿軍用防寒大衣借我們穿,他說:從來沒看過這樣的大雪,下了足足有一米深,也從來沒看過這麼勇敢,敢在大雪天徒步趕路的,一停下來才發現真的很冷,看溫度計,居然是零下2度,顫抖著喝著送來的熱薑湯,窩在不是很能保暖的被窩中度過山中的一夜。


 



 


過了慈恩,雪愈下愈大,冷到不行


 


 



 


沒有防寒手套,冷風直往身體裡竄,故作鎮靜的拍下這幅照片


 


 



 




愈往山裡走雪積的愈厚


 



 


在救國團休息站外的合影


 


 



 


 




     隔天起來,山中白茫茫一片,管理員說:洛韶以上車已不通,不讓我們再往上走,那天中午正好有補給車來,就被強押著下山,將我們送到花蓮,因還有時間就直接驅車前往台東,公路局上除了原住民,還有兩位自費來台灣旅遊的美國大學生,聊著聊著,到台東天已黑,他們要住天主教堂還要我們一起前往。


 



 


在往高雄的台東巴士站,他們還來送行




 




                   到了東部才知道台灣真是好山好水,風景秀麗的讓人窒息,原住民單純可愛,也難怪被漢人騙得團團轉,在台東街上很難得的有川菜小舖,因為天冷想說花點錢也無所謂,掌廚的是位退伍軍人,手藝好到不行,問他為何來此落腳?他說:我們是楊森部隊,來台灣後被下放到東部,他想一直在軍中沒前途就不幹了,討了個原住民老婆,做點小生意,打算在此落地生根。




 




                    因為兩人都受了風寒,原本想到台東山地部落的計畫只好改變,從台東搭公路局逕赴高雄(全程240公里),再轉火車返家。準備面對即將到來的兩年兵役。


 



 


以前跑東部幹線最好的車就長這樣子,有服務小姐,沒空調,不過空氣之清新至今難忘。


在車上5-6小時,和隨車小姐聊成好朋友,可惜不對味,不然就順路帶回家。


 


 


http://youtu.be/C6HKw-64B2g  珍愛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爹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