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有了黑妞作伴,生意變的比以前更好,大家來看狗順便買些饅頭,大餅,黑妞也很盡責的對客人搖尾塞奶.


         牠的主人沒多久又收留了一位菲律賓老小姐,共賦同居之樂,後來聽說有辦結婚儀式,那年年底他終於回去他夢魂牽縈的中國大陸老家去探親.


          回臺後在巷口碰到,閒聊了起來,才知道他當年在家鄉種完田返家途中被抓夫充軍,強迫挑著軍用品跟著部隊到處打仗,後來輾轉到臺灣,莫名其妙的入了伍.


          在軍隊期間因想家曾託人從香港寄信回老家,這在當時被發現是要殺頭的,他這麼說,那封信讓家人知道他平安在臺,卻也成了文革時全家被鬥爭的證據,據他說:全家只剩他弟弟一家還活著,說著說著他的眼淚就流出來,我帶去的通通給們……………


             我安慰他幾句,想幫他把兩只大皮箱提回家裡,才發現皮箱是空的.,後來聽說他寄不少錢回去給他弟弟蓋房子,兼做點小生意.


 


以下文章摘錄自....華夏經為緯


 














臺胞赴大陸探親開放20年:東山"鴦鴛"重團圓









11/15/2007/09:57
華夏經緯網





    時至今年十一月,台灣當局開放臺胞來大陸探親正好二十年。

  福建東山島上幾對劫後“鴦鴛”重團圓的故事,是兩岸關係變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承載著台灣與大陸悲歡離合的不幸,又維繫著兩岸生死相連的親情。自臺灣開放臺胞來大陸探親以後,每年回東山探親的去臺人員都有二千多人,回東山定居的有三百多人。


  兩岸親情難捨的葉瑞龍


  東山樟塘鎮古港村臺胞葉瑞龍的家,是一幢漂亮的二層樓房。趕到他家時,兩個多月前從台灣回來探親、年已八十九歲的葉瑞龍先生,身體健壯、耳聰目明,正和八十六歲的老伴林美英樂呵呵地逗著幾個曾孫玩。


  葉老先生感嘆,一九五0年五月十日東山解放前夕,他三十三歲被抓兵去台灣,家裏丟下年僅三十歲的妻子林美英和年幼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儘管在台灣也有家有妻兒,可他總是在“低頭思故鄉”中度過。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台灣開放臺胞來大陸探親,葉先生第一個趕回老家與妻子林美英及親人團聚。此後二十年來,葉老先生幾乎一年兩次往家鄉跑,至今已返鄉探親三十多次。葉老說,大陸、台灣兩個家,都是我的骨肉親情,都捨不得,“年紀大了,如果跑不動了,還是選擇葉落歸根,回鄉定居。”


  返鄉安度晚年的謝老王


  東山解放前夕,東山共有四千七百多名(佔當時總人口十四分之一)男性青壯年被抓兵去了台灣。在那場浩劫中,當時只有二百多戶人家的銅缽村,就有一百四十七個男性青壯年被抓兵去台灣。全村己婚婦女除七名因生活特別困難改嫁外,九十一位一直守寡。由此,銅缽村又多了一個飽含酸辛的名字——“寡婦村”。


  開放臺胞赴大陸探親後,銅缽村健在的去臺人員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回來探親,有十七個返鄉定居,但多數人已去世。現在,全村只有謝老王與吳阿銀、黃拱成與林美桃兩對夫妻健在,當年的“活寡婦”健在的也只有十八人了。


  走進臺胞謝老王的家,九十一歲的謝先生和老伴吳阿銀正在看電視。吳阿銀告訴我們,丈夫被抓去台灣時,她傷心地哭了幾個月,“當時,我是個弱女子,上要照顧年老的公公、婆婆,下要養育三個孩子,太艱難了。多虧政府和鄉親們對我一家的照顧。”她不僅為公婆養老送終,而且將三個女兒撫育成人,成家立業,最後幸運地等來了丈夫。


  謝先生告訴筆者,他在台灣三十八年始終孤身一人,度日如年。開放探親後,他火速趕回家鄉,剛見面時夫妻擁抱一起,百感交集,淚流滿臉。看到女兒們早已立家成業,他特別高興,第二年便回鄉定居,安度晚年。


  夫妻團聚恨太短的陳巧雲


  “寡婦村”今年己八十四歲的陳巧雲一談起丈夫,就淚流滿臉。她講述了當年丈夫被抓兵時的情景:那天清晨一點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將她從睡夢中驚醒,破門而入的三個國民黨兵把她的丈夫強拉出被窩。從那以後,丈夫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全靠她瘦弱的肩膀承擔起破碎的家庭。


  一直到一九九三年春,丈夫才返鄉與她團聚,可和她一起生活九年就病逝了。陳巧雲悲傷地說,四十多年來,嘗盡了親人分離的痛苦,丈夫回來的日子才真正享受到團圓的歡樂;團聚的時間太短了,真沒福氣啊。


  東山島至今尚有近三百名去臺人員由於多種原因從來沒有返回家鄉探親,甚至音信全無。而他們的眷屬至今仍然癡情地苦苦等待著。“寡婦村”這個名稱雖己成為歷史,但半個世紀生死離別的悲劇活生生地向世人展示了兩岸不幸分離的辛酸歷史。“悲劇不能再延續,祖國一定要統一”,這是東山島上五萬多去臺人員眷屬的共同心聲。(福建新聞網 謝漢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爹碎碎唸 的頭像
    老爹碎碎唸

    老爹碎碎唸

    老爹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