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小孩稍微懂事總會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信佛的會說:向送子觀音或王母娘娘求來的。受西方教育的會說是鸛鳥叼來的,我母親與眾不同,她說我是在馬偕醫院(註1)垃圾桶撿到的,還經常在我不聽話時就恐嚇我說------再囉嗦就抓去垃圾場丟掉-----所以從小我就一直認為自己命很苦,長大後才明白媽是因為我個性叛逆,太有意見不好帶故意騙我,幸好後來我有確認是在馬偕醫院出生的。
(註1)有關馬偕醫院請參考馬偕醫院的維基百科
變幻萬千的淡水暮色,是許多人的心靈故鄉
改建後的馬偕紀念醫院
小學6年級時,萬華艋舺教會(註2)青年佈道團到北門附近學校開辦夏日主日學,我因為好奇及聽說有聖誕卡片(註3)可拿就和朋友去參加,炎炎夏日坐在寬敞有涼風的大禮堂聽講聖經故事-------大衛如何大戰巨人歌利亞,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天火如何毀滅索多瑪及莫哦拉兩座古城-------故事情節一點也不輸西遊記,封神榜裡的章節,加上學校不曾提起的---中東---活靈活現的以各式各樣的掛圖出現在眼前,每天去上課變的無比重要,以前要三催四請才會動手的暑假作業,為了要去聽故事都會自動先寫完,回到家沒事還會哼唱當天學會的聖歌.
馬偕博士全家福
馬馬偕博士夫人張葱女士是五股地區的平埔族,嫁給馬偕後很快學會英語,曾兩度陪丈夫遠赴加拿大並環遊世界(加拿大到台灣遊東或向西行,偕等於繞大半個地球)在募款餐會上做英語即席演說,晚年捐5000坪土地供淡江中學做為運動場用地。
右一的小女兒即是文中所提,後來的平安婆。
(註2) 艋舺教會全名為艋舺基督長老教會,是馬偕博士來台傳道所設立的第12所教會。
他選在龍山寺,青山宮,祖師廟附近,犯了排他性很強的艋舺人的大忌。
艋舺教會舊貌
新建的艋舺教會
馬偕於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三月十四日,在武營頭萬安街仔(今龍山國中南側)租房子,正式開始掛牌成立基督教會,艋舺當時的清朝政府衙門旋即公告下令禁止其招募信徒,並試圖以違者處監禁或死刑來嚇阻民眾,也不准將屋舍租給紅毛番作傳教之所,因此出租的教會房東被捕,馬偕牧師不願連累屋主,於是立即退租遷出,官方始釋放房東,這樁壓制傳教案件才平靜下來。
之後馬偕牧師遷建於草店尾街(今貴陽街二段)。不久,阻力又緊跟著來,艋舺三大姓——黃(後代應該還是龍山寺的董事長)、林、吳的人馬,召集數百名民眾聚在教會門外,高呼抗議:有三大姓,就沒有耶穌教,有耶穌教,就沒有三大姓;如果不趕快離開,就立即拆禮拜堂來威脅教會,馬偕只好忍耐觀察情形。
翌年光緒三年四月八日,大批準備動武的民眾,再度聚集在教會前;他們把髮辮捲在頸上,將布衫紮進腰帶,一擁而上,爬上屋頂,衝進屋內,轉眼間就把教會拆得片瓦不留;混亂中,馬偕牧師躲進附近的客棧避難,一星期後,官方怕引起國際糾紛,便提供郊區土地建屋,但遭到馬偕的拒絕,他堅持要在原址重建的決心。
馬偕牧師除了是一位傳教士外,也擁有醫學士學位;當時台灣並未有拔牙的醫術,他率先以獨門的拔牙術,四處替患有牙病的民眾免費拔牙,但在拔牙的前後,一定要唱聖詩祈禱、說教義作為心靈的撫慰,因此贏得廣大的友誼;所以當面臨重重阻難時,馬偕牧師行醫、傳教的信念毫不動搖,他一手拿拔牙鉗子,一手拿聖經,誓言不願放棄艋舺的民眾,繼續為患者拔牙行醫、傳教福音。
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馬偕牧師在八甲庄(貴陽街二段現址)購地自建教堂,建立這座他在台灣設立的第十二座教堂,初具規模的艋舺教會由於座落在城外,所以艋舺人士也不再抵制。
在教堂竣工落成儀式中,馬偕牧師向出席的艋舺人士說:「你們若是再拆毀這座禮拜堂,那麼比本地的寺廟更高的教堂,將會在本地出現!」來制止地方人士的情緒,艋舺教會這棟哥德式建築的尖塔下方,配置數座中國式的玲瓏寶塔,按台灣的說法是會出賢人的預兆;正好這一年,艋舺連中了三位秀才,大家認為是這尖塔的保佑才能金榜提名,由於旗桿標誌所帶來好運,因此這玲瓏寶塔被稱為三哲雄塔;從此,曾經和教會對抗的人士也信了主的存在。
不料好景不常,平安地度過五年後,從外來的麻煩更大了;因為在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的清法戰爭開始,民眾排外的聲浪再起,在一些不法之徒煽動下,教堂再度遭群眾夷為平地。這時官方武營中軍府失職,設在康定路以東,剝皮寮的衙門,是歸屬於泉州提督直轄,無能彈壓,故遭受亂民肆意逞強拆毀的不幸事件,此事件後馬偕牧師親自拜訪劉銘傳,經過多次交涉,官方恐引起國際糾紛,於是決定賠償一萬兩洋銀,重建四座被毀的教堂,其中艋舺教會獲得二千六百餘元賠款。
傳播基督的福音
馬偕牧師在台灣傳教的歷程是愈挫愈勇,不屈不撓,以完成上帝的使命;三個月後竣工的教堂,石塔高七十英尺,馬偕牧師對艋舺人說:「現在用石頭建的,若是你們再拆毀它,我就用鐵來建造。」拆拆建建的歷程中,重新建構的不僅是一座比一座宏偉的教堂;馬偕牧師傳播福音的赤忱,更打動了在地人的心坎,而受到佩服和尊敬。
而至今仍矗立在萬華市區的艋舺教會是由信友集資在原址興建的雄偉建築,取代了被颱風吹垮的第五座禮拜堂,在十年前改建完工啟用,現在已發展為多元化教會,擔負起社區教育的使命。
艋舺教會,早在日據時期,就開辦幼稚園的教育工作;在五年前,有感於高齡社會的來臨,更創辦松年大學。目前學生近三百名之多,其中也有不少會外學生,且無異教之分,替銀髮族開辦再教育的大門來服務社會,此外教會也開設許多特殊團體活動,如攝影團體、單親聯誼會,社區媽媽教室等,逐步達到教會服務社區的任務,一世紀以來,信友在效法馬偕牧師的博愛精神,廣佈基督教義教化社會,他的事蹟永遠留在艋舺被人傳頌。
(註3)這種聖誕卡片其實都是用過的,一般都是教有的捐獻,上面寫滿英文祝辭,紙張印刷都很精美,有的飾以亮片,有的印的是聖誕老公公駕御麋鹿拉的車子,有的一打開裡面會出現立體圖案,這些在物質缺乏的時代是相當新奇的。
母親驚覺我的改變,也偷偷的去教堂聽道理,這對台南迎媽祖發起人後代的父親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有一天晚上聽爸媽為我去教堂的事用日語在爭論(註4),後來父親勉強同意之外也跟著媽媽去試聽看看,久而久之,全家便逐漸轉變成基督教家庭(註5)。
(註4)父,母親從小受的是日本教育,家中交談用台語,國民政府統治後才學北京話,在家中有些事不想讓小孩知道他們就用日語交談,殊不知我們從小聽慣了,其實大略知道他們在講些什麼。
(註5) 父親早年隻身北上工作,家中沒放祖先牌位,母親只會拜地基祖,其他的經常是鄰居提醒才知道什麼日子要拜什麼神,有時一家一個意見,母親經常被弄得不知所以,她後來說信基督教比較單純,耶和華不是說除了我以外沒有真神………………
初中畢業以後,自覺不是讀書的料,可能無法通過大學的窄門,與其高中畢業,不如念個自己喜歡的專科,早點進入社會工作,和父親商量後(註6)直接去考淡專(註7),在學校打混了5年,因學校地處淡水河口,風景優美,遍地是古蹟,學校沒圍牆也無大門,不想上課就拿起釣竿,走下山要垂釣或坐在河邊發呆都沒人管,砲台埔周邊,重建街,青山宮,祖師廟前,聽些耆老講古,卡唬爛也是一種樂趣。
(註6)父親對我們的教育方式極為開明,他常說;學校只是念個理論,學個規矩,真正的學習是在生活中,出社會後學習更不可中斷,多看書,親身去體驗就有收穫。
(註7)淡專原名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有三專(排名在輔仁大學後),五專(排名次於明治工專),淡專係長老教會創辦的學校,校址位於紅毛城後方的砲台埔,校地是馬偕博士家族所捐贈,以台灣及加拿大教友捐款所建造。
聞名北台灣的淡江中學八角樓
淡江中學優美的校園
淡江中學正門,門對面就是馬偕博士舊居,真理大校長葉能哲37年前遷居該處後即大興土木改建,在住家院內蓋高爾夫果嶺,網球場,游泳池,極盡奢華之能事,馬偕自台東移種之台灣原生種咖啡樹亦遭砍除,有關此事請搜尋真理劍道會部落格---馬偕博士的咖啡豆一文----
葉能哲校長曾是淡江大學金鷹獎得主
得獎人 | 畢業年/系所 | 現職 | 摘要 |
黃英雄 | 1957畢/英語科 | 已歿... | |
王孝敏 | 1965畢/外文系 | 已歿... | |
葉能哲 | 1963畢/數學系 | 真理大學校長 | |
焦威聯 | 1969畢/灌溉系 | 淡江大學校友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十信工商董事長、幼華關係企業董事長 | |
陳田仁 | 1959畢/英文系 | 日安榮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際扶輪社台灣地區前總監協會會長 | |
學校第一任校長是彭明敏的姐姐彭淑媛醫學博士,她治校那3-4年間,校風自由,校務蒸蒸日上,後來因長老會及她弟弟的因素(註8)而離職,繼任者是馬偕博士的最後一位學生的後代,號稱日本東京大學數學博士---葉能哲---他連續擔任校長37年,將學校搞到聞名全台(註9)。做到被學校的教授和千餘學生聯名逼下台,還被起訴。
一個原本在北部還算知名的學校被搞成這樣,也不辜負他一再強調馬偕學生的後代,也是精算師的名分,看在眾多校友眼裡只有嘆息
掏空真理大學10億校產 葉能哲求刑18年
2010年5月27日 18:52
社會中心/台北報導
前真理大學校長葉能哲,在任職37年間安插親戚任職校內職務,建立「葉氏王朝」,甚至與弟弟葉守義聯手浮報電腦採購預算,8年內掏空校產約10億元。士林地檢署26日依背信、圖利等罪起訴兩兄弟,並分別求刑18和15年。
自89年起,葉能哲將校內的電腦採購案,交由弟弟所開的科技公司承包,光是91至96年的採購費就有6.2億元,而89至97年的電腦維護費也高達3.4億元,這些預算再由葉能哲浮報編列,進而落入2人口袋。此外,他還為了酬庸包商,一年花450萬請喝花酒,把學生權益拋在腦後。
檢察官呂永魁表示,葉能哲從民國60年起,擔任淡水工商管理學校的校長,民國72年開始安排24名親戚在校內任職,但他們沒專業能力,卻領取高薪,甚至連麻豆校區都發派了9位親戚「坐鎮」。在起訴書中也指出,他的長女智商僅59,卻當了校史館內的編審有17年的時間,月薪6萬4千元;二弟媳則是任職圖書館的採編組長,月薪9萬4千元。
除此之外,他還陸續安排媳婦與外甥女等人,到校內擔任講師、副教授與辦事員。辦案人員指出,一般講師的時薪若一千元以上就很優渥,但葉能哲親人上課的鐘點費竟從9千餘元起跳,令人難以置信。
而葉能哲在任職期間,不但月薪高達31萬元,還加上特別費15萬元,且違法多當2年校長,所得的不法薪水與特別費就領了1300萬,各項「巧立名目」的費用加總之後,高達10億元。
對於挖空鉅款的惡行,呂永魁還引用了真理大學創辦人馬偕醫生,當年立下的創校宗旨,「一手聖經,一根木杖,立志為教育世人精神及靈魂」,強烈批判葉能哲身為牧師,卻圖家族富貴享受,成就如同「葉氏王朝」的貪腐園地,使基督教救世精神蒙羞、真理難彰。
(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張嘉慧、徐偉斌)
(註8) 台灣長老教會是民主機制的宗教團體,一向關心弱勢及關心台灣未來前途,1971年12月29日發表的宣言更衝擊當時的國民政府,被認為大逆不道。校內原本有保密局,調查局,教官系統監視,也曾發生張貼反政府海報事件,加上彭明敏放棄駐聯合國代表的職務,被軟禁後出亡海外,種種因素迫使彭校長離職。
附件:台灣長老教會發表的國是宣言 1971年 12月29日(英文聲明)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常置委員會,鑑於可能嚴重地威脅台灣地區全民生存的當前國際局勢表示深切的關懷。秉著耶穌基督是全地的主宰,公義的審判者,也是全人類的救主之信仰,我們代表廿萬基督徒也願意代表我們同胞的心聲作如下的聲明與建議:
一.向國際的聲明:
現居台灣的人民,其祖先有的遠自幾千年前已定居於此,大部份於兩三百年前移入,有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遷來的。雖然我們的背景與見解有所差異,可是我們卻擁有堅決的共同信念與熱望─我們愛這島嶼,以此為家鄉;我們希望在和平、自由及公義之中生活;我們絕不願在共產極權下度日。
我們對尼克森總統即將訪問中國大陸的事甚為警惕。有些國家主張將台灣歸併中共政權,也有國家主張讓台北與北平直接談判。我們認為這些主張的本意無異於出賣台灣地區的人民。
我們反對任何國家罔顧台灣地區一千五百萬人民的人權與意志,只顧私利而作出任何違反人權的決定。人權既是上帝所賜予,人民自有權利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
二.向國內的建議:
最近我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成為國際間政治交易的犧牲品是有目共睹的,依此情勢繼續發展,我們恐難免於像東歐諸國被共產極權壓迫的悲慘遭遇。為此我們呼籲政府與人民更加把握機會伸張正義與自由並徹底革新內政以維護我國在國際間的聲譽與地位。
最近政府一再強調起用新人,所以我們切望政府於全國統一之前,能在自由地區(台、澎、金、馬)作中央民意代表的全面改選,以接替二十餘年前在大陸所產生的現任代表。例如德國目前雖未完成全國統一,但因西德臨時制憲使自由地區人民得以選出代表組成國會,此例可供我政府之參考。該國雖未成為聯合國會員卻因
這種革新政體而贏得國際上的敬重。
我們相信這種革新與改進必能使國際人士及本國人民感到確有公義的保證和內在的和諧。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總會議長 劉華義
總幹事 高俊明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廿九日
(註9)葉能哲校長任職37年間,對學校的貢獻及豐功偉蹟罄竹難書,茲列舉部分如以上附件
從這些事件可看出:任何團體都必須慎選繼任者或主持人。選錯人的結果是眾叛親離,多年的辛苦經營會毀於一旦。
馬偕博士的外孫----柯設偕----台大歷史系畢業後一直在淡專任教,是我對台灣史的啟蒙者,他常說:住台灣,不能不先了解這塊土地,他的辦公室及圖書室經常為我們而開,馬偕博士的小女兒,因為只要碰面都會說:平安<平安,學生都叫他平安婆,在校期間,經常可看到她佝僂的身材提著餵養流浪貓狗的食物,踽踽獨行於學校周邊。
我因為找到伴侶,1978年9月3日在艋舺教會舉行結婚儀式,這所老教會因颱風損壞在1986年再次改建,目前依舊屹立於萬華地區。
馬偕博士有很多逸事事蹟不為人知,茲就我所知一一表列於後:
1. 他在傳道期間就引進奎寧藥品,對抗肆虐台灣已久的瘧蚊,並一直教育大眾環境衛生的重要,開啟公共衛生的先河。
2. 有鑑於本地菜蔬的缺乏,引進西洋芹,胡蘿蔔,甜菜,敏豆,臭柿子(番茄),菜花,豐富了台灣的菜色。
3. 保留平埔族優美的曲調,將之置入很多聖歌中,讓人一代一代的傳唱。平埔族的歌曲其實相當優美,如丟丟銅仔,月夜愁皆是。若非馬偕,許多歌曲早已佚失。
http://youtu.be/HbTQ9DKqiCc 丟丟銅仔
http://youtu.be/iUuMAHqcXE4 有部分旋律取自平埔調的月夜愁
4. 將台語翻譯成羅馬拼音,使無文字的語言變成有文字,要學習古老,真正的台語,學習羅馬拼音,或找羅馬字發音的聖經就對了。
5. 在民智未開的清光緒年間,即已引入地球科學,天文學,幾何,音樂等新知識,無私的辦學興學,去除文盲,破除女子不受教育的惡習,為北台灣的教育打下基礎。
6. 馬偕博士的名言----寧願燒盡,不願朽壞----其實和台灣俗諺----番薯無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相輝映,做人原本就要貢獻於社會,不求名,不求利,堅持原則,延續優良的傳統給後代。
7. 馬偕博士的後代將遺產,土地全捐出興學,遺愛人間。
8. 以上是這些年來,在馬偕後代身邊耳濡目染的感受,因筆拙,只能寫其萬一。
馬偕博士來台短短二十幾年(註10),秉持為上帝傳福音的強烈信念,多次進出蠻荒之地,毫無後援,篳路藍縷的開創了22間教會,辦學興學,竭盡心力死而後已,過世後並未回去加拿大,選擇葬在他至愛的美麗新故鄉_--------淡水。
(註10)馬偕博士在1879年(清光緒9年,民國前20年)抵台,那時的台灣疫病流行,官吏貪腐,民智未開,在那種惡劣環境下,他秉持信念,勇往直前,用行動愛這塊土地和人民,即使晚年罹患喉癌,心中念念不忘的依舊是傳道,教育與學生,他的偉大將永遠在留存在台灣人民心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