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逃亡潮時期來自長江的江輪,一整排的停泊於基隆河,因父親認識其中一位看守人,在一次家中的遠足,全家人和母親的學生上船參觀,我們上的是最大一艘,當時我才7歲(1958年),在照片前排右,左邊分別是二哥及大哥,媽在後排右二。


參觀過大船後,頗嚮往可自由自在環遊世界的海員生活,不過這種夢想在連搭公車都會暈車的狀況下破滅。


這些大船因在台灣無用處,當時政府高喊反共抗俄又怕有人外逃,大船的命運最後是支解當廢鐵。


每回經過基隆河都會想起這些往事。


 



在參觀江輪時,父親禁止我們攀爬,在他不注意的當頭,我們還是做了。


筆者在下方右一。






這張照片只有老淡水人才看得出來,左側是舊漁港的入口,突出的那一塊堤岸往常1960-1970年代是職業釣客最愛之地,此處赤翅仔上鉤率極高,每尾都有手掌大。








現在已看不到的牽豬哥,早期沒有人工受精,要母豬受孕要請豬哥仙牽豬公來配種,豬公體型碩大,為母豬兩,三倍,有時路途遙遠,在炎炎夏日下,豬公走的口吐白沫,好不容易到了地頭馬上要辦事,事情辦完還要走回家,經常有當場暴斃的,後來經濟較發達,豬公開始有摩托車拖的板車可坐。


交配時先將母豬安置在架上,公豬一牽過來就熟門熟路的趴上去,不過還要豬哥仙幫忙就定位。


台諺:牽豬哥赚暢,意指豬哥仙在一旁看豬公辦事也爽在心理之謂。


也有指幫人媒介色情為牽豬哥。將嫖客比喻為豬公也是一絕。











往昔淡水河上的魚船,時間大約在日治時代後期,當時大都靠風帆做為動力,捕魚大都在近海。


近年來船用引擎大量使用,已看不到有桅桿裝置的漁船。


 



小時候曾在基隆河邊,靠圓山橋附近看過類似的定置網,一整排放在河邊,漁人將網放下後,在網中央投擲

投餌料袋引魚進來,再突然將網升起,往昔河水清澈,魚族眾多,曾見網中兩,三尺長的大草魚,漁夫高興的用腳踏車帶回家,魚尾還拖在地上。


要看一個國家是否強盛,只要觀察所在都市內的河流即可看出端倪,西歐國家對河流的管理,百姓對河流的愛護與尊重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因政府疏於管理沿岸排放廢水,水質變差,魚族滅絕,基隆河曾一度淪為撈捕紅蟲的所在,近年來,情況大有改善,只是高聳的堤防依舊隔絕了人與水的親密關係。



1960年代,三輪車群在總統府前的集會,這情況有如現在每逢選舉,就有計程車隊挺特定的候選人,只是基層民眾往往只是被政客利用,選完以後就不再被關心。


以往的三輪車,後方布棚晴天時可掀開,車子行進,涼風習習,不過每回看到車伕踩的汗流浹背就於心不忍,這也是我小時候不喜歡坐三輪車的原因。


三輪車伕都是個體戶,不像後來的計程車有車行,不過他們依省籍,地域關係拉幫結派,搶客人,搶地盤,經常有鬥毆事件發生。



195-60年代,台北西門圓環周邊,記得老店王大極禮品旁邊還賣很好喝的冰鎮酸梅湯。


以前私家汽車極少,要外出除了少量的公車,就是騎單車,或是僱用三輪車。


 



遊行至西門圓環周邊的佛教化緣大隊。


因台灣人對宗教的虔誠,出來化緣經常有大筆收入,這也是島內寺廟,庵堂眾多的原因。


台灣的寺廟,只要信徒夠多,自然形成一股勢力,有些大和尚儼然以國師自居,忘了身為出家人的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爹碎碎唸 的頭像
    老爹碎碎唸

    老爹碎碎唸

    老爹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