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家就像這樣子,房外有木板迴廊,白天常坐在那裏看外來的野貓在小花園嬉戲,夏夜的夜裡悶熱難睡,有時母親乾脆將蚊帳綁在迴廊,讓我們睡在外面,等大家睡著再抱入室內,夜裡月華如水,照亮了整個小花園,鬼怪,狐狸好像隨時會出現。






老家原本是日治時代小學老師宿舍,標準的日式建築,內庭院木板迴廊邊有個小花園,架高的地板下面常有野貓來做窩,母親常在晚餐後拿些剩飯拌小魚呼喚牠們來吃,野貓餵久大家都熟了就變成家貓,空閒時坐在邊上看他們嬉鬧也是一種樂趣。

















 小時候常被母親抓去燙頭髮,有很多無奈


 


 




 




               以往日本人教育小孩認識環境,第一件事就是要他們畫自己的家的位置,再進而擴大到周遭,以便真正了解自身所處的環境,修養也是從自身開始,先嚴格的要求自己遵守規範,能完全做到再要求別人,所以要寫老台北得先談小時候住過的老家.


 



 


老家在三浦製材所斜對面,背對末廣小學.


中華路的鐵道是依清朝時的城牆線拆毀後建造.西門町一帶位居城外,在清朝時全部是沼澤和亂葬崗.劉銘傳所建鐵路因軌寬不同,在日治時期全部拆除更換.


東本院寺台北別院就是現在的新光獅子林大樓,在漢口街和武昌街之間.


左上角的壽小學校就是現在的西門國小,也是筆者的母校.隔壁的芳乃館戰後改名美都麗戲院,是國賓戲院的前身.


 




 




              爸媽結婚後遷居此地的主要原因是靠近學校,孟母三遷也是希望小孩有良好的學習空間,不過這種想法在戰後卻變成惡夢,先說周遭的環境,原本住家面對的大馬路被大陸撤退來台的難民佔據,路中間搭滿臨時蓋的攤棚(1),後方的小學校住滿軍隊,這現象在一,兩年後部隊撤離才獲得改善,不過門前非法的的違章後來變合法住居,我家也從馬路邊變成在巷子裡面.


 




(1)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將原本擺在馬路兩旁的攤販全移到馬路中央的作法其實是有其傳統的.




 



 


在馬路中央搭建的棚屋


 



 


 


 


 



 


中華路中間搭滿來台難民的棚屋,顯得雜亂不堪


 


照片右上角用紅筆圈起來的巨大寺廟是有名的西本願寺,在我退伍搭火車返回台北那天毀於大火,炙熱的烈焰至今難忘


 



 


後來無意間找到的西本願寺資料


建於1901年 1946年被地下室也被當作關犯人的監獄,後來被撤退來˙台的六軍團眷屬佔住,改名中華新村.


1975年4月5日大火,那天我正好退伍搭火車經過,那年正好21歲.


2006年再燒一次,只剩鐘樓,變成廢墟,市政府定為古蹟.


 


 



 


難民潮時,新公園的一角,光看來吃早點的民眾及軍人,就能了解當時在台北造成的混亂情形.


 


 


 




              小時候的印象是家很大,標準的日式住宅,房間好幾間全舖設他他米,屋內藺草香撲鼻,房屋內圈是檜木質地板迴廊,迴廊中有小庭院和魚池,地板架高約1尺半,下方有良好的通風設備,週邊全用鏤空磚砌成,是典型島嶼防潮設計,貓兒經常在下方鑽進鑽出,趴在地板上看牠們在院子玩耍是兒時最好的回憶.據父親說:這間房子原本是日本教職員的住居,當時透過好友介紹以兩萬元買到(2).


 




(2)當時的幣值小學老師月薪300房租津貼40.如果乘以100,和現在差不多,只是現在台北的房價被建商操作的太離譜.


 


 


 


 


 



 


原籍廣東順德,白手起家,擅於經商的外祖父,不到50歲就退休在家,過著悠閒的生活.


這張照片是在南京西路舊居拍的 (後來賣給吳火獅,改建為新光纖維大樓)


 


 



 


生性極度勤儉對小孩˙管教極嚴厲的外祖母是大家敬畏的長輩.


 


 


 




               母親在生下大哥,二哥後,想生個女兒,沒想到又來個帶把的,氣憤之餘,滿月後就將我放在峨嵋街外婆家,一直到5歲才帶我回去,她平時在家中教授洋裁,還承攬孔雀行童裝設計及製作的業務,整天忙得不可開交,住家附近的環境因臨近西寧南路的中央市場(3),每天車來人往,愈趨複雜,她管我們三兄弟管得很緊,儘管外面角頭,幫派林立,住了那麼多年,我們都沒變壞,不過卻和彈珠,ㄤ仔標等兒時遊戲絕緣.


 




(3)中央市場是環南市場的前身,(後來改建為規模很小的西寧市場大樓)是台北市最大的米穀,肉類,水果,蔬菜,批發市場,每天清晨3:00開始,中南部來的卡車開始卸貨,搬運,人聲雜沓.,5-6:00各地來批貨的,附近軍隊來採買的十輪大卡車進進出出,一直要忙到11:00左右才逐漸平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幫派角頭,河溝頭,將軍廟,萬國幫都到此地討生活,搶地盤,爭利益難免衝突,幾乎兩三天就有一次打打殺殺,較出名有綽號B-29(如索討不遂,他就糾眾來翻桌,弄倒攤位,所經之處有如經過美軍轟炸,故名之.後來被移送管訓多次,放出來沒多久就暴斃,他的弟弟是有名的開封旅社無頭事件的男主角)


 



 


奮力拉著沉重手拉車討生活的苦力,車上堆滿裝菜用的竹簍


 


 



 


開封旅社舊址,在命案發生後,生意一落千丈,只好將整座大樓打掉重蓋,此地原本在台北城外,數十年前大樓第一次興建時,就從地下挖出數十顆人頭骨.


 


亭仔腳是有名的賽門天婦羅發跡地,第一代老闆用手推車賣天婦羅,以前5角錢可吃3支,因沾醬口味特殊,免費的湯頭鮮甜,且食材實在,價格合理,每次出來賣都擠滿人潮,沒幾年就在附近開店,老一輩已退休,第二代開枝散葉有幾家分店.


 


 


 



 


夏日在屋外躺椅乘涼


 




 




                  另一邊的中華路也有難民在馬路中搭滿棚屋居住及做小生意營生,因位居通街大衢,實在有礙觀瞻,幾年後政府出資,由軍方協助蓋了一連串八大棟的商場,收容那些攤商就是後來有名的中華商場(4).也帶動附近西門町的繁華.


 




(4)中華商場分為忠,,,,,,,平等八棟,一樓前後兩面皆有約4坪的店面,店面上方的小閣樓就是住家,以現在的標準來看簡直小的可憐,不過那已經是那些住戶幾十年來安身立命之處,因商場緊臨鐵道,每天上百班次的火車通過,煤煙和吵雜的影響,更非現代人所能想像,我們常取笑住在那裏生育率一定很高,蓋半夜常被火車吵醒,睡不著只好如此這般一番………..


 


 



 


即將峻工的中華商場(1961.4.22-----1992)


 


右後方的大寺廟是全用檜木建成的西本願寺


 


 


 





 


毫無商業價值的商場二樓,僅有少數幾家還開店營生,其他住戶大都鐵門深鎖,出外打拼去了.


 


 



 


緊臨鐵道的商場後方.


 


 



 


開業後充滿好奇雜沓的人群


 


 


 



 


最興盛時期的商場景況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樓塌了


因陋就簡,倉促蓋成的商場並未變成百年古蹟,才31年就被時代所淘汰,短短的存在約11,000天,鐵路地下化後,好不容易形成的商圈,因中華路過度寬敞,人氣渙散,造成西門町的沒落,也抹去舊時的記憶.


 



 


附近的老城門在戰後被改建成雕梁畫棟的中式城樓,在那高喊反共抗俄的時代每逢節日就變成強人的看板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爹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