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4 清乾隆9 因受漢人開墾威脅,平埔族之西拉雅族大武壟社群自焦吧年(今玉井)地方,遷移治荖濃溪及楠梓仙溪流域(今高雄縣境內)

1746
清乾隆11 清廷詔准台灣移民攜眷來台。

1747
清乾隆12 客家人入墾貓裡(今苗栗)

淡水廳虎茅庄因桃花盛開,美不勝收而得桃仔園(今桃園)之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748
清乾隆13 清廷再度停發准許攜眷來台執照。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750
清乾隆15 晉江人吳洛拓墾台中盆地﹔福建人林成祖開墾擺接一帶(今台北縣新莊市)

1752
清乾隆17 台灣各廳縣立番界一石於原住民部落邊界,禁止漢人出入。

1753
清乾隆18 龍門書院於斗六設立

1755
清乾隆20 林成祖鑿大安圳,灌溉今台北縣土城ˋ中和ˋ板橋一帶田地。

福佬人賴基郎等開墾大姑陷(今桃園大溪)

1757
清乾隆22 諸羅人王克捷中進士,為史上首位登第的台灣人。

1758
清乾隆23 清廷令管轄所及的平埔族人學習漢俗ˋ改用漢姓。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759
清乾隆24 諸羅縣城內建玉峰書院。

1760
清乾隆25 鳳山知線王英曾於鳳山縣城增建四座大砲台。

1763
清乾隆28 汀州貢生胡焯猷於舊宅(今台北縣泰山鄉境內)設明志義學,後改為明治書院。

1766
清乾隆31 澎湖通判胡建偉於澎湖建文石書院,並手定學規十條,做為教學方針。

1767
清乾隆32 澎湖通判胡建偉完成<澎湖紀略>十二卷,對於澎湖史料的保存功不可沒。

1768
清乾隆33 淡水林漢生入墾蛤仔難(今宜蘭)遇害,此後十餘年,無人敢入蛤仔難。

1770
清乾隆35 台灣知府蔣元樞於澎湖西嶼設立燈塔,為今日著名之西嶼漁翁島燈塔。

泉州人入墾柑園地(今台北縣樹林鎮),北部地區福客移民爭地衝突就此揭開序幕。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771
清乾隆36 匈牙利人莫利斯.貝尼奧斯基抵台灣東北海岸。返歐後,將他寫的旅台見聞遊記介紹給西方人,並於倫敦結集出版。

1776
清乾隆41 清廷為平衡台灣兩性人口,再度准許台灣文武百官攜眷來台,不論年歲若干,有無子嗣。

1777
清乾隆42 福客移民爭淡水柑園地(今台北縣樹林鎮),客家人失敗,流亡至竹塹。

1778
清乾隆43 漳州人林應寅(板橋林本源家始祖),定居淡水的新莊。

1780
清乾隆45 泉州人移墾彰化水沙連堡集集(今南投縣境內)一帶。

1781
清乾隆46 諸羅知縣於鹽水港建奎壁書院。

1782
清乾隆47 彰化刺桐腳(今雲林縣境)彰泉械鬥,地方騷擾不安,歷時三個多月。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783
清乾隆48 漳州人嚴煙渡台傳天地會,林爽文等人相繼入會。

1784
清乾隆49 鹿仔港(今鹿港)正式開港,與福建蒲田蚶江對渡,一時官商雲集,成為中部重鎮。

1786
清乾隆51 林爽文打天地會名號,反清起事,呼應者眾,前後歷時十四個月之久,而被清廷弭平。福安康以台人剽悍無法馴服,乾隆下旨要求平埔族人改姓,不從者課重稅,遂有同地區庄,社並列之地名----如三芝庄,三芝社----改姓後要求銜接大陸之族譜,謂之接祖,久而久之,平埔人遂忘自己從何而來…….

鹿港富賈合資完成龍山寺之興建,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寺廟之一。

1787
清乾隆52 諸羅縣民因助清平定林爽文事件有功,清廷正式將諸羅改名為嘉義。

漳州人吳沙開墾三貂嶺,為吳沙移墾蛤仔難計畫的序曲。

1788
清乾隆53 福佬人拓墾琅嶠(今恆春)一帶。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795
清乾隆60 天地會餘黨陳周全等人再度起事攻陷鹿港,破彰化城,於田中央庄(今溪湖鎮田中里)遭伏擊而潰敗被捕。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796
清嘉慶元年 漳州人吳沙率眾進墾蛤仔難(今宜蘭),受原住民平埔族人阻撓攻擊,但也為漢人在蛤仔難之拓墾奠定基石。

1798
清嘉慶3 吳沙病逝,其侄吳化克紹其裘,繼續開墾二圍ˋ三圍ˋ湯圍等地。

1800
清嘉慶5 海盜蔡牽首次進犯鹿耳門,事敗逃離。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802
清嘉慶7 小刀會白起謀反起事,為清廷所平。

1804
清嘉慶9 中部(彰化)平埔族人潘賢文因犯罪被清廷通緝,率眾一千多人流亡至蛤仔難,為平埔族四大遷徙之第一件。

1805
清嘉慶10 蔡牽於滬尾自立為王,以光明為國號,並攻擊竹塹ˋ鳳山ˋ東港。

1806
清嘉慶11 王得錄圍剿海盜蔡牽於鹿耳門外海。

彰化彰泉械鬥,中部亂事長達數月。

1807
清嘉慶12 王得錄破海盜朱濆於大雞籠港內,朱濆倉皇而逃。

1808
清嘉慶13 水返腳(今汐止)居民開闢錫口(今松山)到水返腳道路。

1809
清嘉慶14 ˋ北部彰泉械鬥,居民死傷甚多。

1810
清嘉慶15 清廷將蛤仔難納入版圖,改稱葛瑪蘭。

台灣監生黃拔萃在縣城薦引心書院。

1811
清嘉慶16 知縣知府楊桂森於彰化建主靜書院。

1812
清嘉慶17 台灣知府楊廷理於葛瑪蘭建仰山書院。

1813
清嘉慶18 台灣知府楊廷理著<開台灣後山葛瑪蘭說略>,提議開墾台灣後山。

1814
清嘉慶19 鳳山知縣吳性誠於縣治設鳳儀書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爹碎碎唸 的頭像
    老爹碎碎唸

    老爹碎碎唸

    老爹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